
Jean Monet in the Craddle, 1867
使我在这地的居民中……有了臭名。
——创世记34:30
《圣经》毫不犹豫地揭示我们堕落的本性,展示我们的真实面貌。以色列,这位与神同在、与人较力得胜的王子,竟陷入如此狼狈的境地。是他的儿女们将他卷入其中,但最初,却是他先将儿女引入歧途。
底拿——她万万没有料到,那次看似平常的探访,竟会给自己的族人以及接待她的人带来如此深重的祸患。是什么促使她前往那地?是否因从小管束过严,心中便生出对自由的渴望?年轻人若在成长的岁月里承受了过度的严苛,往往会在日后反弹至另一个极端。然而,更可能的是她父亲家的松懈和她母亲偶像的影响,使她对界限的认识模糊不清,轻易地越过了界限。
西缅和利未——在临终之际,雅各记得他们那背信弃义的残忍,并预言他们将在以色列中被分散流离。利未后来以顺服与献身之心洗涤了这重重的咒语,后来神称他为:“我曾与他立生命和平安的约。(玛拉基书2:5)”虽被分散,却如盐一般维系圣洁。而西缅却未曾以行为悔改,咒诅终究应验。这其中既有鼓励,也有警戒。
雅各——这一切真正的错误源头,在于雅各买下那地,并且安居在离城太近的地方(创33:18)。作为天路客,他本不该如此妥协。若今日的基督徒父母甘愿与世俗为伍,在世俗中安营扎寨,那么当他们与儿女一同陷于痛苦并使神蒙羞时,便不得不接受其后果。
——F. B. Meyer, Our Daily Homily
#34